艺术活动当前位置:朱仁民个人全球官方网站 > 艺术活动
立在潮头(15):最大的诗亭——潘天寿“听天阁”诗亭
发布时间:2021/1/20 15:52:08 作者:管理员 来源:本站 浏览:367次
据新华网2009年杭州12月12日消息,为纪念20世纪现代中国画教学的奠基人、中国画“四大家”之一潘天寿先生的“听天阁”诗亭12日在杭州落成。全国政协副主席、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为诗亭揭幕,约百位来自海峡两岸的政界及文化、教育界人士到场共贺。本次两岸纪念潘天寿活动是国台办2009年两岸重点交流项目,嘉宾涵盖大陆中央文史馆、社会科学院、国家图书馆、中国韵文学会、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人民大学,台湾“中央研究院”、台湾艺术大学、中华诗学会等。两岸人士还将在杭州举行“潘天寿与传统诗学”学术研讨会及书法展等。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林澄枝等多位来自台湾的政界、文化、教育界人士到场祝贺诗亭落成。70年前,潘天寿的70多位弟子赴台。延续中国画的教育传统,使水墨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。
“听天阁”诗亭立于西子湖畔、九曜山南麓。诗亭穹顶为金体的“寿”字造型,因镌刻有潘天寿《听天阁诗存》约1600字的代表诗作而得名。诗亭建筑设计、营建由潘天寿之子、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与潘天寿外孙建筑师李承德、潘天寿外孙艺术家朱仁民负责。
海峡两岸各界专业人士集聚在“听天阁”诗亭前(中为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)。
杭州市市长蔡奇(现为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北京市委书记)作了隆重的欢迎词。
作为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之一的潘天寿是现代中国画教学的奠基人, 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,奋斗一生,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,影响全国。其在书法、金石篆刻、艺术理论、艺术教育等方面亦有极高成就,特别是他的诗词自成一家,嶙峭横肆,高古奇崛。近代艺术大师、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曾盛赞他“天经地怪见落笔,街谈巷语总是诗”。
在听天阁诗亭落成之际,杭州市政府还举办了“2009海峡两岸潘天寿与传统诗学”研讨会及书法展等活动。
蔡奇市长,浙江省委副书记梁平波与潘天寿先生长女潘秀兰、外孙朱仁民亲切交谈。
潘天寿长女潘秀兰在自己父亲“听天阁”诗亭前留影。
“诗魂”局部。
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(中)带领家族代表祭拜潘天寿陵墓。
潘公凯在落成仪式上追忆了父亲留下的最深的印象。“他用悲剧性的一生使我明白了,什么是爱国,什么是一个学者应该有的责任心。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。在我心中,父亲是一个儒士,是悠久中华文化所养育的、是20世纪历史所塑造的儒士。纵观他的一生,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”
诗亭构筑完工之际(诗亭建筑由潘天寿外孙李承德设计)。
朱仁民和女儿朱砂正在诗亭营建工地上。
朱仁民带领民工营建潘天寿陵墓。
朱仁民率领民工雕刻潘天寿“听天阁”诗词。
朱仁民日以继夜负责整个诗亭的雕凿、景观等工作(朱仁民正在校对诗亭中的每一个古体文字)
朱仁民想让生前贫寒简朴,文革受尽折磨的外公在另一个世界住在一个像样的屋子里,自费用非洲鸡翅木和印度沙金石为外公精心制作了套装的灵柩盒。(中为潘公凯)
(资料链接):
潘天寿外孙李承德为改革开放第一批最优秀的建筑设计师,南山路中国美术学院本部、北京兆龙饭店、北京西客站等,这些当时全国很有影响的建筑都出自李承德之手。如是从潘天寿到儿子潘公凯、外孙朱仁民、李承德一家三代在中国当代艺术之家中显得格外的其叶蓁蓁。潘天寿的听天阁诗亭传递着三代人的精神延承,爱国情怀。
李承德设计的杭州南山路中国美术学院。
北京西客站。
北京兆龙饭店。